1968年NBA选秀大会是联盟历史上的一次重要转折点,状元签被圣地亚哥火箭队(现休斯顿火箭)选中,他们选择了来自休斯顿大学的超级新星埃尔文·海耶斯(Elvin Hayes)。这位未来的名人堂球员在进入NBA后迅速成为联盟顶级内线,并最终成为NBA历史上最具统治力的大前锋之一。本文将回顾1968年选秀的背景、海耶斯的职业生涯,以及这次选秀对NBA格局的影响。
1968年NBA选秀:火箭队的幸运签
1968年NBA选秀大会于当年6月7日举行,当时联盟仅有12支球队参与选秀。由于当时的选秀规则尚未引入乐透抽签制度,战绩最差的球队自动获得状元签。圣地亚哥火箭队(1967年刚加入NBA)在1967-68赛季仅取得15胜67负的糟糕战绩,因此毫无悬念地拿到了状元签。
火箭队管理层将目光锁定在了休斯顿大学的超级新星埃尔文·海耶斯身上。这位身高6英尺9英寸(约2.06米)的大前锋在大学时期已经展现出惊人的统治力,场均贡献36.8分和18.9个篮板,并带领休斯顿大学在1968年NCAA“世纪之战”中击败了拥有“天勾”贾巴尔的UCLA,震惊全美。
埃尔文·海耶斯:从状元到传奇
海耶斯在进入NBA后迅速适应了职业联赛的强度,新秀赛季便场均砍下28.4分和17.1个篮板,成为联盟最具威胁的内线得分手之一。他的招牌动作“转身跳投”让防守者束手无策,而他在篮板和防守端的表现同样出色。
尽管火箭队在早期并未取得显著成功,但海耶斯的个人表现无可挑剔。1971年,他被交易至巴尔的摩子弹队(后更名为华盛顿子弹队),并在那里迎来了职业生涯的巅峰。1978年,他联手韦斯·昂塞尔德(Wes Unseld)带领子弹队夺得队史唯一一座总冠军奖杯。
海耶斯的职业生涯长达16个赛季,12次入选全明星,3次入选最佳阵容一阵,并在1996年入选NBA历史50大巨星。他的总得分(27,313分)和总篮板(16,279个)至今仍位列NBA历史前列。
1968年选秀的其他亮点
虽然1968年选秀的星光不如1969年(贾巴尔)或1984年(乔丹、奥拉朱旺)那样耀眼,但仍然涌现出几位优秀球员:
- 韦斯·昂塞尔德(第2顺位,巴尔的摩子弹队)——1978年总决赛MVP,名人堂成员。
- 鲍勃·考夫曼(第3顺位,西雅图超音速队)——全明星前锋,生涯场均20+得分。
- 唐·钱尼(第12顺位,波士顿凯尔特人队)——防守悍将,后成为知名教练。
相比之下,海耶斯仍然是这一届最成功的球员,他的职业生涯成就远超同届其他新秀。
1968年选秀对NBA的影响
1968年选秀是NBA迈向现代化的重要一步。海耶斯和昂塞尔德等球员的崛起,使得内线球员的战术地位进一步提升。同时,这次选秀也标志着NBA开始更加注重大学篮球人才的挖掘,为后来的选秀制度奠定了基础。
此外,火箭队通过这次选秀奠定了未来的建队方向。尽管海耶斯后来被交易,但他的表现证明了火箭队的眼光。多年后,火箭队又在1984年选中奥拉朱旺,延续了优秀中锋的传统。
结语
1968年NBA选秀大会虽然不如某些年份星光璀璨,但埃尔文·海耶斯的崛起无疑为联盟增添了一位传奇巨星。他的职业生涯证明了状元签的价值,也为后来的NBA球队在选秀策略上提供了重要参考。如今,当我们回顾这段历史时,海耶斯的名字依然闪耀在NBA的荣誉殿堂之中。